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
 首页  学院概况  党建工作  人才培养  科学研究  师资队伍  学生园地  规章制度  资源下载 
科学研究
 科研概况 
 科研机构 
 科研团队 
 科研项目 
 科研成果 
 科研学术 
科研学术
贵州师范大学物电学院天文甲秀论坛(第四讲):快速射电暴与起源及宇宙学应用
2025-05-16 15:15     (点击次数:)

   2025年5月12日,南京大学国家优秀青年获得者王发印教授应邀来我院开展学术交流,并作题为《快速射电暴与起源及宇宙学应用》讲座,讲座由学院副院长董爱军教授主持。

   快速射电暴(FRB)作为宇宙中神秘而强大的射电脉冲信号,一直是天文学研究的热点。讲座伊始,王教授便系统地介绍了FRB的观测进展。自2007年Lorimer等人首次发现FRB以来,天文学界不断取得突破,从重复暴的发现、极大旋转量的测量,到河内FRB的确认以及RM变号等重要成果,每一步都揭示了FRB更多的神秘特性。目前,已发现800多个FRB,其中50多个为重复暴,70多个实现了精确定位,其观测性质涵盖了持续时间、色散量、观测频率、能量等多个方面。

   在深入探讨FRB物理机制时,王教授指出,其起源分为近域和宇宙学两类。像FRB 200428就起源于磁星,涉及多波段和多信使研究;宇宙学FRB则聚焦大样本及其周围环境探索。关于中心能源与辐射机制,存在类脉冲星模型(近域,曲率辐射)和类伽马暴模型(远域,同步激波脉泽)两种理论。此外,王教授还详细讲解了法拉第旋转效应这一重要原理,以及FRB周围复杂的环境,包括超新星遗迹、脉冲星星风、双星系统等对FRB信号的影响。讲座还提及诸多未决问题,如FRB是否都重复及分类、相干机制、其他中心能源可能性等 。“失踪重子”、利用FRB研究哈勃常数等宇宙学探索也在进行。

           

   本次讲座现场气氛热烈,师生们全神贯注,积极与王教授互动交流。大家纷纷表示,通过此次讲座,对快速射电暴这一前沿领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感受到了宇宙探索的无穷魅力。此次“天文大讲堂”不仅为天文学领域的学术交流搭建了良好平台,也激发了更多人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热情,对推动天文学研究、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编 辑:彭卫国

                                  一 审:粟泽慧

                                  二 审:傅心亮

                                  三 审:陈世国

关闭窗口
 
访问量人数:

贵州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宝山北路116号  电话:  0851-83227328
©贵州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建议分辨率:1024*768  32Bit  IE7.0以上版本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