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2020年招生简章
学院简介
贵州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起源于1941年10月国立贵阳师范学院创建时设立的理化科,1943年升格为理化系,1952年成立物理系,1994年更名为物理与电子科学系,2003年与化学系合并组建理学院,2008年学科调整后成立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学院是贵州高校中历史最为悠久的院系之一,已有79年的办学历史。
学院下设物理系、天文系及电子信息系。截至2020年7月,全院教职工共72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24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27人;博士31人,在读博士7人,硕士17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优秀青年科技人才2人,贵州省高校优秀科技创新人才1人,贵州省“百层次人才”1人,贵州省“千层次人才”3人。特聘教授2人,“国家万人计划”获得者1人、“国家杰出青年”获得者2人、973首席科学家1人。
专业简介
学院现有物理学、天文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四个本科专业,物理学、天文学、电子信息工程三个专业是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有物理学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在课程与教学论(物理)、学科教学(物理)、智能控制与信息系统、天体物理与天文数据信息处理、职业技术教育(信息技术)等硕士学位招生方向,在校学生1444人。
(一)物理学(师范类、本科学制四年、理工类,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第一批次本科招生)
本专业立足贵州本土,面向西部地区,适应新时代国家基础教育改革需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良好道德情操,扎实物理学识,优良师范技能,具备较强的教学实践能力、沟通能力、终身学习和自我发展能力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中学物理教师。
主要开设课程:高等数学、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近代物理学、基础物理实验、近代物理实验、理论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电动力学、量子力学、教育学、心理学、物理教学论等。
就业方向:毕业后可到中学、中专等学校从事物理学、电子技术以及计算机信息技术等学科的教学和实验工作,也可到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等行业和部门从事技术和管理等工作。
人才培养:贵州师范大学物理学专业是国家级“双一流”专业。该专业十分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不断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近几年来,物理学专业已与贵州师范大学附中、贵阳一中、贵阳实验三中等十三所中学建成了教学见习、实习和教学科研基地,将知识传授、方法训练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第四届(2016年)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分别荣获物理组一等奖2项,第五届(2017年)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分别荣获物理组二等奖2项;全国第四届(2016年)“华夏杯”物理教学技能大赛荣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实验创新奖1项;全国第六届(2018年)“华夏杯”物理教学技能大赛荣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全国第七届(2019年)“华夏杯”物理教学技能大赛荣获二等奖2项;第十届东芝杯·中国师范大学理科师范生教学技能创新大赛物理组一等奖1项;贵州省四届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年均获得一等奖5项和二等奖5项的优异成绩。
物理学专业依托先进的教学平台,优化课程体系,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得到全面提升,就业竞争力和深造潜力明显增强。近五年,数百人学生考入著名学府进一步深造,有的本科生考取美国直博研究生,并获全额奖学金;学生发表论文近100篇,其中JCR三区刊物2篇,影响因子达2.373,大批毕业生奔赴贵州省中学教学一线,均受到普遍好评。
专业优势:
1、79年办学历史,底蕴深厚。物理学是学校办学之初就开设专业,具有丰富的历史底蕴,目前是省级特色专业,按第一批次本科招生;
2、一流专业、一流师资、一流平台。2019年全省首家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本硕一体化培养;建设有贵州省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具有物理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和学科教学(物理)专业硕士点;
3、教师教育特色鲜明,专业优势突出。为贵州中学物理教学培养了大量教师和教学管理人才,是贵州省唯一具有学科教学(物理)专业硕士的学科;
4、实习实训基地优越。在贵阳一中、贵阳六中、师大附中、清华中学等重点高中建有教学实习基地,大部分学生在贵阳示范性高中实习。
5、人才培养优势明显,就业前景良好。学生在第十届“东芝杯•中国师范大学理科师范生教学技能创新大赛”获物理组一等奖,在贵州省教学技能竞赛中屡次获一等奖;学生可保研到国内知名高校攻读硕士。
(二)天文学(非师范类、本科学制四年、理工类,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第一批次本科招生)
天文学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数理基础,掌握天文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思维方法,具备科学探索精神,独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能够从事天文仪器开发研制、天文科学研究以及物理教学和科学普及等工作的专业型人才。
主要开设课程:普通天文学、天体物理概论、天文数据处理方法、实测天体物理、天体力学,射电天文技术与方法、脉冲星天文学、高等数学、数学物理方法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理论力学、电动力学、量子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Fortran语言、Python语言、大数据挖掘等。
就业方向:FAST及天文相关领域研究与技术人员;科研院所和企业程序开发、软件处理以及大数据处理专业人员;中小学物理教师和科学教师以及科技馆科学普及人员;考取研究生,继续深造。
人才培养:贵州师范大学天文学专业为我国天文学方向4个国家“双一流”专业之一,在人才培养方面,天文学专业十分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的培养。与国家天文台联合共建“南仁东”班,开展特色天文研究专业人才培养;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厦门大学等多家高校科研院所存在良好的交流与合作,建有贵州省射电天文数据处理重点实验室、贵州省FAST早期科学数据中心、中科院国家天文台-贵州师范大学天文研究与教育中心等科研平台;中科院云南天文台实习基地、国家天文台FAST实习基地以及正在筹建的60厘米光学望远镜等教学、科研基地。
随着学科的快速发展,现已建成一批以核天体物理与脉冲星大数据应用科技创新团队和理论天体物理为平台,以知名学者为主导,以博士为主体的教学科研团队,其中,“国家万人计划”获得者1人、“国家杰出青年”获得者2人、973首席科学家1人;贵州省优秀科技青年工作者获得者2人,贵州省“百人计划”获得者1人,贵州省“千层次人才”获得者2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10人,天文方向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14人。近三年,获得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3项,在天文学顶级期刊(美国天体物理学报,英国皇家天文学报等)发表学术论文40篇左右。天文学专业将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提升教师队伍的教学和科研能力,服务于学生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的培养。
专业优势:
1、依托FAST大科学工程。服务于国家FAST大科学工程和贵州省大数据战略。
2、一流专业、师资精良。2019年全省首家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师资全为博士学历,平均年龄35岁,本科教学实行“全程科研导师制”,全面提升学生科研素质。
3、与国家天文台等共建天文专业,共享师资和实验平台,共建“南仁东班”。通过遴选,学生可到“南仁东班”学习,学生可以通过联合培养和交换生等途径到国家天文台、云南天文台和厦门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学习,设有国家天文台奖学金。
4、拥有优质教学科研平台和实习实践基地。学院现有贵州省射电天文数据处理重点实验室、60CM光学望远镜、FAST早期科学数据中心等教学科研平台;在国家天文台、云南天文台等建有实习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到实习基地见习实践。
5、就业前景良好。学生毕业后可通过保研或联合培养的方式到国台、云台以及厦门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特别优秀的可直接到FAST等单位工作,也可在科普单位进行科学普及和从事中学物理教学工作。
(三)电子信息工程(非师范类、本科学制四年、理工类,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贵州省首批卓越人才培养专业,获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信息化需要的,具有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基本理论知识,具备较强的电子产品设计制造、信息系统集成应用能力,能从事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及相关领域产品的设计制造、使用维护、运行管理等工作的工程技术应用型专业人才。
主要开设课程:高等数学、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信号与系统、现代通信原理、电磁场与电磁波、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通信电子线路、自动控制原理、数字信号处理、EDA技术、现代电子工艺、嵌入式系统原理及应用、电子系统设计与实践、网络系统集成、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智能控制与机器人实训、云平台后端与前端设计。
就业方向:可到职业技术院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从事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及相关领域产品的设计制造、应用和开发、使用维护、运行管理等工作。
人才培养:本专业注重培养学生实践与开发能力,开设了大量有关电子系统设计、开发与制作方面的课程。该专业为校企合作,第一批“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示范专业,2020年获批为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目前与贵州木工贵芯科技有限公司、振华集团、贵州海信电视机厂、珠三角多家电子企业及四川华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单位建立了友好的合作关系,并在多家单位挂牌建立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实习实训基地。学院开设电子信息类专业已有多年的历史,拥有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充裕的教学资源,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
专业优势:
1、一流专业。2019年全省首家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本专业被列入贵州省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项目,是贵州省首批卓越人才培养计划专业。
2、师资队伍实力雄厚,教学实践平台坚实。教师队伍中有系统分析师、网络工程师、软件设计师、机械工程师等“双师型”教师;省教育厅汽车电子技术特色重点实验室等平台促进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有效提升。
3、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学生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软件和电子信息技术大赛、大学生机器人竞赛等科技竞赛中荣获多项省级以上奖项。
(四)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非师范类、本科学制四年、理工类)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着重培养创新实践能力,具备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通过科学研究和科学实验技能的强化训练,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主要开设课程: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及实验、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电路分析、高频电路、信号与系统、自动控制原理、电磁场与电磁波、现代通信原理、微机原理、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嵌入式系统、EDA技术、算法与数据结构、数字信号处理、计算机网络工程、python语言程序设计等四十余门。
就业方向:可到职业技术院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从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学科领域相关的教学、管理,以及电子、通信、计算机、网络工程等方面的研发与应用技术工作。
人才培养:本专业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近年来开设了电子系统设计与实训等实践课程,加强学生的实践和应用能力,注重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目前已与贵州省电子科学研究所、振华集团、海信集团、贵州云腾未来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建立了友好的合作关系,并在多家单位挂牌建立了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实习实训基地。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得到稳步提升,在近五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等专业科技竞赛中获得国家级二等奖5项,省级一等奖8项、二等奖10项的优异成绩。
学院开设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已有多年的历史,拥有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充裕的教学资源,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大量毕业学生已进入省内外企事业单位从事计算机、电子、通信产品的研发、生产技术管理等工作,以及在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学科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均受到普遍好评。
专业优势:
1、办学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学院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是贵州高校中办学较为悠久的专业之一。
2、宽口径人才培养,融电子技术、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为一体。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旨在培养学生具有电子信息科学、信息技术、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3、优质教学科研平台和实习实践基地。建设有贵阳市汽车电子技术重点实验室、贵州师范大学电子信息开放实验室,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中国振华集团、贵州木工贵芯、贵州云腾未来等企业建设有教学实习实践基地。
4、学生实践能力强,就业前景好。学生多次在省级以上科技竞赛中获奖,大部分学生在国有大中型企业和具有一定社会知名度的公司企业工作。
教学科研平台
学院拥有12200平方米的实验室,近2000多万元的教学科研设备,中外文图书2万余册。学院拥有X射线仪、SUN U45工作站、FPGA全流程设计工具软件、数字信号处理开发套件、数字示波器、高速和高精度数据采集卡等大中型设备和软件;有中科院国家天文台-贵州师范大学天文研究与教育中心、贵州省射电天文数据处理重点实验室、FAST早期科学数据中心、贵州省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贵州省教育厅汽车电子技术特色重点实验室、贵州省教育厅低维凝聚态物理重点实验室、在建60厘米光学望远镜等教学科研平台。
教学科研成果
(一)教学成果
学院教学质量逐年稳步提升。近三年来,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科技创新竞赛320余人次,获得各级奖励144人次,其中获省级以上表彰69人次。分别有:
1、第十届东芝杯—中国师范大学理科师范生教学技能创新大赛一等奖(2019);
2、第四届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2016)获一等奖1项;
3、第三届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2015)获二等奖1项;
4、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获全国电子设计大赛省级一等奖3项,省级二等奖2项,省级三等奖2项(2019);
5、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决赛(2016)获二等奖1项;第八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2017)(非数学类)获一等奖1项;
6、第七届蓝桥杯(2016)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贵州赛区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
7、第八届蓝桥杯(2017)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贵州赛区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4项;
8、贵州省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一等奖1项;本科生获省级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获批二十余项。
(二)科研成果
学院教师在完成教学工作之余,积极投身科研工作。近五年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SCI、EI、ISTP收录200余篇;承担省部级以上项目10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6项,科研经费2000万余元;获贵州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首届贵州省高校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获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等10余项。
学院现有原子与分子物理、核结构与核信息、凝聚态物理、量子物理、核天体物理与脉冲星大数据应用、天文天体物理、现代电子设计、电磁兼容、网络安全等研究团队,其中“计算物理”获批贵州省教育厅科技创新团队。学院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150余人次参加国际国内各级学术会议,多次承办国际国内学术会议。
2020年本科生招生计划
点击放大可见
图片集锦
校领导指导工作
校党委书记韩卉到院调研指导工作
校长肖远平到院调研指导工作
副校长乙引出席主题党日活动
副校长乙引与学院
党政班子成员及青年博士座谈交流
学院党委工作
学院党委举行纪念
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暨表彰大会
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
系列讲话精神
学院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主题教育专题党课
学院党委组织开展
“不忘初心,重走长征路;
感恩奋进,开启幸福门”
主题党日教育活动
学院党委召开基层党支部建设
专题培训会
学院教学工作
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举办首届博士
暨青年学者学术论坛
学院举行专业型研究生学术论坛
学院举行学术型研究生学术论坛
学院领导看望考研自习同学
疫情期间举办青年教师在线教学技能竞赛暨第五届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
期中教学检查师生交流座谈会
学院赴教学实习基地挂牌
学院赴教学实习基地挂牌2
学院赴教学实习基地挂牌3
学院教学技能大赛
学院举办“格物明理,铸魂炼能”
三维育人系列活动
师范生教育见习实践活动
第十届“东芝杯•中国师范大学
理科师范生教学技能创新大赛”获奖照片
学院天文专业学生赴平塘FAST见习
学院师生午餐会活动
学院开展师生“午餐会”系列活动
学院学术及对外交流
成立天文系,与国家天文台
共建天文学科与“南仁东班”
贵州师范大学与中国科学院
国家天文台合作交流会
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惕碚来校讲学
厦门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院长方陶陶教授来院交流
学院参与举办第42届
国际青年天文学家培训学校
北京师范大学包景东教授应邀
来我院作学术交流
兰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来校
开展学术讲座和研究生招生宣讲
学术讲座
学院参与学术交流活动
学院赴西华师范大学交流学习
学院学生活动
学院举行学生工作表彰大会
暨学风建设推进会
“习语化人”庆祝新中国成立
七十周年文艺晚会
毕业晚会
新生开学典礼暨军训动员大会
学院新生迎新工作
学院研究生会举办冬季趣味运动会
学院举办2020届电子信息类
本科毕业生招聘会
学院举办科学交流会活动
青年志愿者协会社区活动
学生获奖证书
学院举办“学以谨行、思以辩出”
辩论赛
爱心公益活动
学院男足勇夺全校第一
学院心理健康活动
阳光校园跑活动
学院征兵宣讲会
2020届部分优秀物电毕业学子
个人简介:曾飘飘,女,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保研学校为中国科学院大学。
任班级学习委员,在校期间荣获省级三好学生,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省级三等奖、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等奖励,发表北图核心期刊文章《CaGd2(Mo4O)4:Sm3+,La3+荧光粉的发光性能研究》。
个人简介:马富江,2016级物理学(师范类)专业,保送到陕西师范大学攻读学科物理。曾任班级生活委员一职,在校期间荣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省级优秀毕业生、省级三好学生、校级优秀毕业生、校级新生英才奖学金,校级三好学生,校级优秀学生干部,院级教学技能大赛二等奖,院级物理知识竞赛二等奖,全国英语阅读大赛二等奖,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二等奖等
个人简介:张燚,电子信息工程
保研学校:兰州大学 专业: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获得奖项:省级优秀毕业生、省级三好学生、国家励志奖学金
姓名:郑林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保研学校:兰州大学
专业: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获奖、立项:2017-2018国家励志奖学金,2018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省一等奖,2019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省三等奖
省级创新创业科研项目:NO、CN分子结构和光谱性质的从头计算
姓名:何思芳
专业:物理学(通用技术方向)(师范)
保研:湖南师范大学 学科教学(物理)
省级以上获奖:国家励志奖学金 国家奖学金 省级优秀毕业生
姓名:李兰
专业:物理学(通用技术方向)(师范)
考研学校:华南师范大学 学科教学(物理)
姓名:张婷
专业:物理学(通用技术方向)(师范)
考研学校:南宁师范大学 学科教学(物理)
姓名:周娇娇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考研学校:贵州师范大学
姓名:韩杰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奖项:贵州省数学竞赛一等奖
考研学校:贵州师范大学
姓名:伍瑞威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考研学校:贵州师范大学
姓名:杨洁
专业:物理学
获奖:国家励志奖学金
考研学校和专业:贵州师范大学 学科教学 (物理)
姓名:何长
专业:物理学
考研学校:贵州师范大学 学科教学 (物理)
姓名:陈贵明
专业:物理学
考研学校:贵州师范大学 学科教学 (物理)
姓名:刘萍
专业:物理学
保研学校:贵州师范大学
姓名:安桂兰
专业:物理学
获奖情况:第十届教学技能竞赛二等奖,国家励志奖学金等
保研学校:贵州师范大学
姓名:刘艺
专业:物理学
获奖情况:国家励志奖学金、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C类三等奖、首届全国师范生微课大赛三等奖
保研学校:贵州师范大学
热烈欢迎广大考生踊跃报考贵州师范大学
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
扫描二维码 | 关注我们
编辑:杨涛
责编:李紫阳